当前位置:

小村落里“走”出大部署 习近平的中国减贫故事

来源:中新社 作者:马学玲 编辑:王宇晨 2022-10-11 17:23:58
—分享—

贫困发生率从36.1%下降到1.9%,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3145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9939元……一降一升之间,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考察调研过的24个贫困村发生的变化。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从“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中国实施脱贫攻坚以来,习近平走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作出诸多重大部署。

如今,这些贫困村旧貌换新颜,冲刺全面小康。

踏雪考察太行山深处 发出脱贫攻坚总攻动员令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在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公路边有这样一幅醒目的标语。

村民们说,这句话是习近平在座谈时讲给他们听的,给了他们很大的鼓舞,现在真的应验了——这个在2013年以前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小山村,2019年底人均年收入增长到13620元。

2012年底,刚刚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个多月,习近平便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考察。阜平是革命老区,该县也是全国重点贫困县。

在地处深山的龙泉关镇骆驼湾村,习近平盘腿坐在炕上,同乡亲手拉手,详细询问他们一年下来有多少收入,粮食够不够吃,过冬的棉被有没有,取暖的煤炭够不够,小孩上学远不远,看病方便不方便。

据报道,这次考察是习近平亲自提出的,目的是了解贫困的真实情况。他强调,不管路多远、条件多艰苦,都要服从于此行的目的。

习近平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次考察中,习近平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总攻动员令。

走进湘西共商致富之策 首次阐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

农家院落、田间地头,一张方桌、几条板凳,看真贫细辨贫困症结,习近平走过24个贫困村,足迹所至留下生动的扶贫故事。其中,十八洞村的故事颇受关注。

彼时,“苗族大妈不识总书记”的报道引发关注——

2013年11月初,习近平来到湘西、长沙等地考察。他沿着狭窄山路辗转来到湖南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特困户施齐文家。木屋四壁黝黑,一盏节能灯是唯一“电器”。施齐文老伴石爬专问:“怎么称呼您?”村主任说:“这是总书记。”习近平握住老人的手询问年纪,听说老人64岁了,他说:“你是大姐。”

在施齐文家,习近平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了他家的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

“我这次到湘西来,主要是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看到一些群众生活还很艰苦,感到责任重大。”习近平说。

在这里,习近平首次阐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他说,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人均纯收入从1829元增加到12900元,增长6倍多——如今,十八洞村远近闻名,正瞄准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努力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升级版”。

“精准扶贫”的理念,深刻改变着中国的脱贫进程。截至目前,习近平考察过的24个贫困村中,已有23个脱贫摘帽。

乘飞机、坐火车、坐汽车专程来此 全面部署“两不愁三保障”

“我今天乘飞机、坐火车、坐汽车,先后用了三种交通工具,专程来这里看望大家。”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一下飞机,就转乘火车、汽车前往重庆市石柱县,山路蜿蜒,坡急沟深,辗转3个多小时抵达大山深处的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

在华溪村村民马培清家中,习近平说:“看到大家不愁吃、不愁穿,教育、医疗、住房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心里感到很托底。”

“脱贫攻坚是我心里最牵挂的一件大事。”习近平说,这次专程来看望乡亲们,就是想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此次考察中,习近平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他直言,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要“加大工作力度,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可以说,“两不愁三保障”给中国农民吃上了一颗“定心丸”。

秦岭深山直播平台“最强带货”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新兴业态大有可为

“小木耳,大产业。”

2020年4月20日,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来到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金米村地处秦岭深处,近年来依靠发展木耳等产业摆脱了贫困。村培训中心,几位村民正在做网上直播卖货的准备工作,习近平走到直播平台前,同他们亲切交谈起来。

他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中国最高领导人走进直播间的举动引发广泛关注,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强带货”。有评论指出,习近平不仅仅是带货,更带出一种思路:新业态,要结合实际用起来!

近几年,金米村先后引进农业龙头企业5家,建成木耳大数据中心、年产2000万袋木耳菌包生产厂和1000吨木耳分拣包装生产线,发展智能连栋木耳大棚5个。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万元。

金米村的变化,是中国贫困村巨变的一个缩影。而习近平所走过的24个贫困村子里的减贫故事,更是中国人民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天翻地覆慨而慷,但中国不会止步于此。正如习近平所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来源:中新社

作者:马学玲

编辑:王宇晨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十八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