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顺县铜瓦村的红色故事

来源:团结报 编辑:张立 2023-02-16 10:47:58
—分享—

陈名刚

铜瓦村隶属永顺县石堤镇人民政府,原名铜瓦溪,传说过去此地烧过琉璃瓦并因此得名。如今,在这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个村民小组,395户1300余人。

1934年11月,红军占领永顺县城,为了发展壮大革命根据地和革命力量,兵分几路开展宣传发动和扩红运动。其中一路进驻铜瓦村,铜瓦村的红色故事由此拉开序幕。

红军市场公平买卖筹军粮

红军在铜瓦村驻点宣传发动时,秉承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专门设立了红军市场。

现年59岁的村民向礼生曾听老一辈说:当年红军驻扎在贫农高光清家里,很多老百姓给红军送东西,红军考虑到群众生活情况概不接受,而是在村民杜丕全家的老宅开了一个市场,便于向群众购买和筹备军粮。在这个市场,红军价格公道,买卖公平,很多群众都愿意把多余的粮食卖给红军。

热血儿女共参与

红军在铜瓦村驻扎期间,经常召集老百姓开会,向大家分析批判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并号召大家积极参加红军,团结起来打倒反动力量。红军在铜瓦村的日子里写了很多宣传标语。

经过一系列宣传发动,铜瓦村青年杜生友、金帮国、李伍佬踊跃参加红军。1935年在万坪龙家寨作战中,金帮国英勇牺牲。李伍佬、杜生友则随红军长征,1936年在过草地时不幸牺牲。

村民陈子仁现年90岁高龄,他回忆说,曾听父亲讲,在1935年3月攻打牛栏坳、高坪、王村的战斗打响的前一天,红军宣传发动附近几个村寨的老百姓支前,帮助红军作战。腊泽洞的陈善生主动为红军带路,陈义和等人为红军运送弹药,彭祖继和妇女们帮助红军洗菜淘米、烧火煮饭,陈同生等人为红军送饭。

从铜瓦走出的老红军陈策,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奉献一生。据他的儿子陈建军说,陈策1934年在永顺县城参加红军,临走前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告别父老乡亲,眼含热泪踏上了革命征程。他1935年随红二、六军团长征,解放战争时期在东满军区司令部任副官,之后担任东北军政大学分校大队长、东满前指供给部长、东北军分区七团政委等职。北平解放后,任中央警卫师后勤政委。不久,任中央食品工业部烟酒组组长、总后勤部油料部处长、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部长、总医院顾问。其间,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93年10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葬于北京八宝山。

军民一心战敌

红二、六军团在贺龙的率领下,时常主动出击国民党部队,并积极发动老百姓支前。

陈子仁回忆父亲对他说过的故事,说1935年,贺龙率领红二、六军团打国民党陶广纵队和张亮基的十六师,当时国民党部队已经占领了王村,前锋部队到高坪修碉堡设防。为了阻挡国民党部队的进攻,红二、六军团进驻铜瓦村,指挥部设在腊泽洞(陈家院子)陈善义老宅里。当时陈子仁两岁多,隐隐约约记得当时贺龙身骑一匹大白马,大白马拴在陈德益家门前的核桃树上。

腊泽洞对面有一个老屋包,地势险峻,悬崖峭壁,如刀削一般,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指挥部派部队迅速占领了老屋包,用石头构筑战壕,架设机枪建立了观察哨所,登上老屋包放眼望去,牛栏坳、西米尽收眼底。同时,又在陈家院子构筑战壕。现在有一个地方叫战坑坪,牙甸包上还有战壕遗址。

红军撤退先安民

由于国民党火力强大,兵多将广,红军当时在王村受阻,部队只好边打边撤退。国民党军尾随其行,紧追不放。在撤退途中,有3位红军战士因伤势过重,牺牲在王绍坝,并由于战势紧迫只好就地掩埋。

陈子仁说,1935年3月,攻打牛栏坳、高坪、王村的战斗打响,给红军送饭的陈同生讲当时战斗相当惨烈,血流成河,他送饭的时候,血水淹没了脚背,但是支前的老百姓冒着枪林弹雨没有退缩。

现年70岁的村民张正峰说,他曾听父亲讲,1935年3月,在白桥和王湾那个地方,红军和国民党打了一仗,牺牲了一个红军战士,埋葬在王湾大茶树下水沟边。另据78岁的肖芝强讲,当时他为西米学校学生,学校曾组织学生清明节到那个地方扫过墓。村民张正跃、向成根也曾听长辈说过同样的故事。

柏腊村彭继明听老一辈田国军讲,1934年国民党军为阻止红军进军松柏,在大峰坡构筑战壕 (现有战壕遗址),后来红军发起进攻,击溃了国民党军。1935年贺龙红军打王村没有打过去,红军到腊泽洞设卡,阻击国民党军追兵,田国军和几个人到陈家院子抬过贺龙的姐姐。田国军讲,当时国民党追得紧,战斗激烈,抬到新桩坳上,红军为了保护老百姓生命,叫他和抬轿的另外几人,放下人赶紧跑。此事田洪武也听父亲讲过。

田应文听几个长辈回忆讲,1935年国民党从白桥那个地方追赶红军,红军一部分往柏腊方向撤退,撤退到柏腊卡桃坳上时与国民党接火,打了一仗,然后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

转眼8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铜瓦村物阜民丰,山清水秀,老屋包、牙甸包、大峰坡的战壕遗址,腊泽洞贺龙指挥部,向云双原老宅墙壁上的红色标语,杜丕全原老宅的红军市场,陈策原宅基地遗址,王绍坝、王湾的红军坟墓,无声地讲述着红色故事,记录着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未来,铜瓦村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书写新的传奇。

来源:团结报

编辑:张立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十八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