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空心村”变“艺术村”——常德武陵区丹洲乡文艺部落为城郊乡村振兴“铸魂”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立 2023-02-15 10:38:33
—分享—

位于常德市武陵区的丹洲乡,距市中心不到半小时车程,是典型的近郊乡。丹洲乡曾经以柑橘闻名,有“金丹洲”之称,而现在依托“艺丹沅”文艺部落,一批批新村民进驻,文化兴村红红火火,集体经济有声有色,丹洲乡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乡”。

“艺丹沅”走进“空心房”

丹砂村和义渡村,是两个相邻的村,坐落在沅江畔,处于丹洲乡的最边缘。近些年,村里不少人选择进城安家,或是异地建房,遗留下一批老式红砖房。这些老屋因为年久失修,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一次偶然的停留,50多岁的陶艺爱好者黎龙发现这里的“乡野之趣”并留下来。他很快带动一些友人入驻,越来越多的文化爱好者也慕名而来。不久,丹砂村40多间闲置房屋,有28间被艺术爱好者长期租用,而他们的寻房范围开始往附近的义渡村扩展。

新村民“为艺而来”,给基层干部带来了灵感。大家商议,要向乡里争取支持,走“文化兴村”的路子。很快,丹洲乡党委、政府班子也重视起村里的这件新事。

丹洲乡党委政府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对以义渡村和丹砂村为中心的闲置房统筹施策,村干部和老党员逐户联系屋主对外招租,引入从事文化艺术类的租客入驻。

两年间,新村民群体造就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形成了小有规模的文艺部落,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艺丹沅”。

随着规模的扩大,吴小平等10名党员文艺爱好者成立了艺丹沅文艺部落,提出统一打造文化品牌的想法。党支部以党员为骨干联络文艺“新村民”,共同打造“望乡·武陵”“兴乡·武陵”品牌,定期举办乡村音乐节、文艺培训等活动;打造节假日部落文化体验精品线路,拓展文化服务规模。丹洲乡文旅产业开始形成。

图为丹洲乡乡村音乐会。受访者供图

“新村民”带来新产业

在“艺丹沅”文艺部落中,有民谣“大咖”唐唯,在沅江边创办沅水民谣社,潜心音乐创作,演唱民谣《沅江》很受欢迎;黎龙,沉迷陶泥之中,创作出一批批具有沅水流域特色的陶艺作品;还有美术家、雕刻艺术家、诗人、书法家、国学传播者、媒体工作者、旗袍协会成员等各行各业的文艺工作者,各施所长,各显其能。

“艺丹沅”吸引了新村民、游客的到来,也带动了原住民返乡创业。家住丹砂村的杨勇外出打拼多年,2021年斥资近两千万元,回到家乡打造精品民宿——丹砂印象。“现在每到节假日,几个热门小院,都是一院难求。”杨勇介绍道。

图为丹洲乡丹砂印象民宿。受访者供图

为了满足游客需求,村里组织了一支专业的厨师队伍,兴办特色餐饮店,餐饮、民宿配套自然形成。群众性文化汇演、亲子娱乐、野外露营、户外团建、生态观光、乡村音乐会、乡村体验日、乡村嘉年华等随之纷纷落地。

随着丹洲乡丹洲大草原系列宣传片的发布、“随手拍”抖音活动的举办,“艺丹沅”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周边城市到此休闲、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

截至目前,“艺丹沅”文艺部落共吸引25家文化协会、文艺工作室和55名艺人入驻,引入投资项目13个、近2500万元,有近3万人次前来观光。

“361”机制激发新动力

丹洲乡吸取民间智慧,成立农宅合作社,打造“宅屋所有人+新村民+合作社”的模式,建立“361”利益共享机制。

合作社既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连接新老村民的一个服务平台,涵盖宅屋所有人、承租方、村集体三方。村集体和宅屋所有人资产折现入股,由文化艺人招租,承租人按照“生态优先、屋景融合”原则进行简装。文艺小院房屋租赁的增值部分,宅屋所有人、承租方、村集体按3:6:1的比例分成。

村党总支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农宅合作社,同时,向上争取停车场、彩虹步道、摆渡车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改善“新村民”的创业环境。

乡党委政府动员社会资本、吸引村民及企业投资文旅项目,这样,沅水民谣社、丹洲美术馆、巴津乡村音乐酒吧等项目相继落户义渡村。

丹洲乡党委政府结合常德丹溪路沿线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带、楠木村黄桃小镇特色产业示范片和“艺丹沅”乡村旅游、文艺部落示范片等产业布局,带动农旅产业融合升级,形成乡村振兴的产业生态。

2022年,片区居民年收入增加2000元至2万元不等,村集体年收入增加4万元。丹洲乡楠木、三湖、太平村流转土地1100亩,建成千亩早熟桃基地,科研、种植、销售三位一体产业链初步形成。全乡10个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子越走越稳。

来源:新华社

编辑:张立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十八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