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那年,我在苗寨修公路

来源:湘西网 作者:杨再茂 编辑:张立 2023-03-13 10:58:40
—分享—

QQ截图20230313105650.jpg

杨再茂(右一)在“最美公路”上与村民交流。 杨贤清 摄

前不久,我再次造访曾经倾心倾情18年的坪年村,跟远房兄长杨再松相聚。一路上,车来车往,有本地车牌,也有外地车牌;赶路的行人和晒太阳的村民,人人都洋溢着笑脸。这一幕幕,令我欣慰满足,我见证了这条077县道公路26年的变迁,曾为这条路入选2022年度“中国十大最美农村路”候选名单而自豪,获评“湖南省最具人气路”而喜悦。

从吉首城区出发,在209国道狮子庵三岔路口右行,便进入077县道,一路沿着洽比河而上,黄线分界、白线镶边的三级炒砂路干净敞亮,向前延伸,心情一下子就雀跃起来,车轮仿佛也在那一瞬间转得更快。

临近庄稼村大伯冲山垭口时,不自觉间车速慢了下来,眼前重现1998年的画面:不远处的田间地头挤满了近500名群众代表,他们分别来自坪年、洽比等6个未通公路的苗族村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攻克这条路建设的最后一个“堵点”,大家积极踊跃,轮番与“堵点户”耐心沟通……当日随着“堵点”垭口的一声声炮响过后,堵点不堵了,现场那人人亢奋、欢欣雀跃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到了077县道和262省道交汇路口,我把车停了下来,慢慢地走上一段,感受脚下炒砂的温度。20年多前的那几个冬天,镇政府总是在凌晨1点左右组织干部从矮寨村出发,徒步2个多小时,翻过三四个山头前往补沙、重武、洽比、岩科等苗寨开展工作。那段道路难行的岁月里,镇干部们早出晚归,跋山涉水,都养成了在裤腰间别手电,在口袋里装干粮的习惯。

当车轮跨过岩科村三组、洽比村三组之间的桥梁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脸上闪现了一抹自我解嘲的笑容,为当镇干部的日子,和村干部一起站在河边叹息:在寨子间架一座跨河大桥,估计得要上百万资金,不知道要到哪年才能筹集这么多钱啊?在上世纪末,修建一公里通村公路财政支持2万元,用于购买炸药和铁锤、钢钎等工具,村民们义务投工投劳,上百万的建设资金确实让我们困惑了不少年。

沿着洽比河,在262省道上行进十多分钟,就到了坪年村一组,这是矮寨镇最偏远的一个寨子。久违的远房兄长杨再松依然健朗,20多年前,我就时常住在他家开展群众工作。那时,我是驻村的镇干部,他是村支书,我们俩为修通他屋前这条路,想过许多办法,但无奈地方上经济条件太差,终不能成。前几年,路通了、硬化了,我们俩共同工作时的最大遗憾也就圆满了。路通了,他的儿子杨辉跑起了运输;坪年的乡村游搞起来了,杨辉又干起了茶旅产业。他告诉我,由这条路延伸出发,他还有许多打算。

党的十八大以来,洽比河片区通村公路完成全线硬化,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线贯通,不再反复涉水过河、不再绕道而行,原本去往矮寨镇政府的里程从原来的40公里缩短到10公里。公交也通了,一辆辆公交车将村里人载出大山,也将山外的人带了进来,沿线乡村游开展得如火如荼,家门口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作为一个乡镇干部,我参与协调、尝尽过通村公路建设的艰辛;作为一个交通人,我参与组织、细品过公路“黑化”和“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喜悦;作为一个见证者,我为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而自豪。

来源:湘西网

作者:杨再茂

编辑:张立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十八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