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上午,苗鼓声声、茶歌悠扬,2023古丈县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暨第七届中国·古丈茶旅文化节在该县栖凤湖景区举行。身着节日盛装的古丈儿女,载歌载舞,喜迎八方来客,同祝古丈旅发大会开幕,共庆春茶开采。
春天的故事
这是春日里的一场茶园盛事,也是古丈发出的春日邀约。
青山似画,碧水如诗。走进古丈,峰岭是茶,山腰是茶,河谷是茶,狭坪是茶;从北往南,从东到西,远远望去,到处是茶丛茶垛;坪场里,屋后面,坎上坎下,左左右右,到处是茶垄茶林。
“桑木扁担轻又轻,千里送茶情意深,香茶献给毛主席,都说我是幸福人。”《挑担茶叶上北京》的旋律响起来了,这是古丈人最熟悉的歌曲之一,它讲述了一个故事:1958年,古丈县几位茶农将精心炒制的10斤一芽一叶明前茶,随信寄给毛主席,不久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古丈人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自此,举全县之力发展茶叶产业,方才取得了现今的成绩。演出现场,歌声悠扬,满怀深情,既展示了古丈茶的悠久历史,又展现了古丈人民的感恩之情。
古丈县首届旅游发展大会。
短视频《寻找无射山》则讲述了一位青年寻茶人,为了找寻传闻中的无射山,来到茶乡古丈,与守护古茶树的老村民、繁育古茶树的老茶人交流,不辞辛劳探寻古茶树及茶树后代,展示了该县丰富的古茶树资源以及茶人们护育古茶树的故事。
这个动人的寻茶护茶故事,像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连续4年在古丈实施茶园绿色防控新技术示范推广工程的经历,也像极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科研团队,连续3年开展古丈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研发、助推“妙古金”品牌茶叶获得中国茶业界“金芽奖·陆羽奖”的经历。可以说,古丈茶是有历史、有故事的茶,因此,也是有文化内涵的茶,也因此获得了诸多名人的推介加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生前倾情为“古丈毛尖”题字,彭学明创作散文《古丈茶歌》,以文学宣传古丈毛尖;宋祖英在维也纳向全世界唱响《古丈茶歌》……
这些都是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也像春风一样吹遍了古丈的每一寸土地。古丈人民因茶脱贫,因茶致富。如今,这个湖南省面积最小的县,栽种了20万亩茶叶,人均接近1.5亩。茶产业成为古丈乡村振兴中贡献最大、百姓受益最多的产业,古丈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茶乡。
春天的味道
湘西人都在期待春天,不仅为了春暖花开,也为了一口春日鲜香。
充沛的雨水,温和的气候,含磷丰富的肥沃土壤,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条件孕育了外形优美、香高味浓的古丈茶,更是孕育了“古丈毛尖”“古丈红茶”两大公共品牌。
三月下旬,气温升高,细雨飞洒,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古丈山河田野中的鲜美食材争相露头,丰富多彩。以茶为首的各类山野美食被勤劳的古丈人端上餐桌,茶叶黄雀肉、蒿草粑、蕨菜炒腊肉、土家八大碗、报春酥、团年羹、酒子肉……一城饮食藏人间烟火,一味食物记录温情暖意。古丈美食囊括“酸甜苦辣咸”天下“五味”,如糯米腌酸鱼、羊肚菌、酸肉、铁板烧……色香味形,无与伦比,每一份食物都深藏考究,都在不断寻求味蕾的刺激。
好一场春日里的舌尖记忆。
一盏热茶、一杯好酒、一桌盛宴,便是古丈春天的舌尖味道。
向着春天进发
古丈人将生活过成了诗,将茶变成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日常。
《苗鼓催春》《茶香百代》《山欢水笑茶乡美》等以古丈茶为主要元素编排的舞蹈、歌曲精彩纷呈,观众掌声不断,不仅展示了春茶开园盛事,而且展现了古丈“茶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坐龙峡、鬼溪秘境等自然景观鬼斧神工,令人流连忘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望界四季分明,“天然氧吧”吸引无数游客避暑打卡;墨戎苗寨、翁草村等少数民族村落的人文风情令人痴迷;如诗如画、山水辉映的酉水风情,五亿年造就的地质奇观红石林,潋潋湖光隐隐山色如水墨画的栖凤湖,吸引无数游客……2022年,古丈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00.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和19.90%。
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到舍巴场,共同向神灵和先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文旅茶”对于古丈来说,是一场新的征程。活动现场,“以茶为媒”湘商回归签约,2023古丈文旅战略合作签约。中寨鬼溪秘境景区投资开发项目、古丈自驾游探险露营基地项目、古丈探索发现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项目与古丈县人民政府达成了近19亿元的项目合作,古丈县“文茶旅”融合发展的春天更近了。
对此,古丈早已目标明确:加快推进“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为标志的茶旅一体化、全域化发展进程,打响“神秘湘西·茶乡古丈”旅游品牌,将古丈毛尖和古丈山水、人文风情远销世界。
这是春天的故事,也是向着春天进发的新故事。
来源:团结报
编辑: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