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乾州八景之“武水环青”

来源:湘西网 作者:龙骏峰 编辑:张立 2023-03-01 09:31:53
—分享—

从乾州古城穿城而过的万溶江,古称武水,以其发源于武山而得名。

武山主峰在凤凰县禾库镇,万溶江的两大源头都出于此。南源从禾库经吉信、竿子坪,到湘西高新区双河社区与由禾库经社塘坡东出的北源汇合,再九曲连环奔向乾州城。

从万山深处激冲而出的武水,沿途翻越重重拦阻,抵达乾州时气势不再,温顺平和的江流碧水回环,倒映着两岸高低不一的吊脚楼,水清如镜,楼影可鉴。站在风雨桥上远眺,从小城中间穿过的河流就像一张铺摊开来的长幅画纸,将沿岸风物全都囊括一尽,在清澈江面上映照出一幅美丽的湘西《清明上河图》。

房屋与河流相互交辉、天空与江面青碧一色,这段沿河风光就是乾州八景中最美丽的一道景观,叫做“武水环青”。

从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始建乾州城历数至今,已过去五百多年光阴,中间人事代谢、江山兴废,可用沧海桑田形容。“武水环青”这一胜迹,也在时光流转中随着乾州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

最初的“武水环青”景观,仅指古城上河街至鳌头坡这三四百米河段。明代的乾州小石城,修建于鳌头坡上。这地名顾名思义,在靠近江边的平地上自然生成一座小山包,形似鳌鱼头突出一截伸入万溶江中。过去老百姓文化水平低,对鳌字念不好写不出,将鳌头坡叫走音成窑头坡,并且官方在行政地名上也一度写作窑头坡,外人不知道还以为此处曾烧有土窑。如今正本清源,书面上改了过来,但乾州老百姓日常口语发音仍叫窑头坡。

鳌原指海里大鱼和巨鳖,后来在中国神话中逐渐演化成龙生的九子之一,形象为龙首鱼身或龙头龟背麒麟尾,俗称鱼龙。宋词大家辛弃疾所作《青玉案·元夕》有句:“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写的就是当时元宵节灯会人们手提鳌鱼灯满街游走的场景。传说女娲烧炼五色石补天时,断鳌足以立四极。又传说上古时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下有巨鳌以背驮着到处游走,这些神话让人感到鳌鱼充满传奇色彩。唐代翰林学士、承旨等官朝见皇帝时,站在刻有鳌鱼头像的殿陛石正中,当时翰林学士、承旨职权很大,形同宰相,所以人们把入翰林院称为“上鳌头”。后来科举考试,中状元者也是领头站在殿陛石鳌鱼像前迎接金榜,具有无上荣耀,由此便有了成语“独占鳌头”。

因鳌头坡突入江中,万溶江被地势阻拦在这里形成一个大湾,水流回漩冲击出深潭,并产生巨大漩涡,为乾州城一大奇观。当地老百姓把这个河湾称为漩潭,河湾旁边的村子则叫做漩潭村。从空中俯视,万溶江将鳌头坡和漩潭村分隔两岸,河流萦回转折,形成太极阴阳鱼图案,在阳鱼眼睛处,耸立有一座白色九级高塔,名九合塔,造型精美,为漩潭附近地标性建筑。

据《乾州厅志》记载,鳌头坡上的明代小石城周长二百三十九丈,仅将李家院子、田坪、马王庙等几处小地方包围其中。石城开有东、西、南三道城门,城上设炮台两座,主要功能是屯粮、驻兵和养马。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乾州厅同知周全功对小石城有过一次重修,但城垣长度未扩增,城中设乾州厅同知署和游击署,城外有四百多户人家。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时任乾州厅同知佟世英在小石城外围加筑土垣四百余丈,墙高八尺,宽五尺,开城门四座,将小石城、鳌头坡、上下河街、箭道子、城隍庙、关帝庙、演武厅,以及四百多户人家全包围入土墙内。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朝廷拨银八万三千四百余两,由乾州厅同知赵贵览主修乾州大石城,周长六百零四丈,开东、南、北三城门,设城楼三座、炮台三座、角台两座、东西关厢各一座,并在南门外加建月城,旁开两门,老百姓称为“三门开”。

随着乾州城由南向北不断扩增,“武水环青”景观也从上游向下游不断延伸。五百年社会变迁,昔时回环于鳌头坡前的青碧江景,如今由鳌头坡一直延展至下游的观音阁。清澈碧绿的万溶江像一根玉带,将散落于两岸的众多景点串连为一体,形成一条三里长的沿河风光带。乾州古城最精华的景致,全都聚集在这条风光带上。

若细数“武水环青”风光带之美景,长篇大论亦难尽述。除上游的九合塔,中段的三门开城楼,尾部的贞节牌坊等游客熟知的景点外,概括来说,整个景观带主要有三多,即桥多、庙多、码头多。

说到桥多,是因为在不到1.5公里长的河面上,共建有6座风格各异的桥梁。自上而下分别名:喜桥、溶江大桥、三王阁风雨桥、辛女桥、画桥和乾州大桥。其中乾州大桥和溶江大桥为水泥公路桥,是连接溶江两岸的重要纽带。喜桥和画桥为湘西籍著名画家黄永玉捐建。2013年,黄永玉捐资500万元,在乾州古城漩潭社区与上河街之间修建一座桥梁,取名“喜桥”,又名“喜鹭桥”。他亲自设计草图、题写桥名,还为这座桥精心设计了一组主题雕塑。2016年,黄永玉再捐款2000万元,在乾州古城观音阁附近修建桥馆合一的吉首美术馆,取名“画桥”。画桥由黄永玉委托建筑大师张永和设计,分上中下三层,上、中两层作为展厅,下层可供行人通行。这个建筑先后荣获“2018·全球华人金创奖”“2019年全球最受瞩目的十座博物馆建筑”“202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建筑类大奖”等奖项,入选中国30座最美美术馆。三王阁风雨桥为传统石拱桥样式,原可通车,二十年前政府在旁边新建溶江大桥,便将其改造为桥上加盖游廊亭阁的步行风雨桥。辛女桥因纪念苗族人文始祖盘瓠辛女而得名,与画桥相距不远,是一座铁索吊桥,以铁链连接两岸,上面铺盖木板,走在桥上摇摇晃晃既刺激又有趣。

万溶江两岸坛庙众多,历史悠久,建筑精美,为“武水环青”风光带增色不少。过去比较出名的有城隍庙、文庙、关帝庙、祖师庙、马王庙、火神庙、黑神庙、龙王庙、飞山庙、观音阁、观音堂、天后宫、万寿宫、三王行宫等等。如今保存完好的有黑神庙、城隍庙、文庙、观音阁、观音堂这几座。黑神庙在鳌头坡,供奉唐朝名将南霁云。南霁云勇武过人,在“安史之乱”中协助张巡、许远镇守睢阳抵抗安史叛军,屡建奇功。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睢阳陷落,南霁云兵败被俘,慷慨就义。传说南霁云是贵州人,生来面黑,死后黔地人民建庙供奉,称其为黑神。湘西与贵州交界,乾州所建黑神庙想来是受贵州风俗影响。城隍庙离黑神庙有两百来米远,与观音堂共一堵墙,正门分别朝向东南和东北,从外看是两座不同庙宇,走进去开有小门相通。一边供奉十殿阎罗,一边供奉三世诸佛,上天入地只一墙之隔,为乾州城独特景观。文庙规模宏大,共三进两天井,有石牌坊、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东西庑、钟鼓楼等建筑,自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创建以来,二百八十余年间历经五次大修,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阁在万溶江东岸,位居“武水环青”风光带尾端,为三层木阁,内供有观音菩萨像,寺墙外是被誉为湘西三大文物之一的“乾州贞节牌坊”,牌坊雕刻龙凤形象为凤在上龙在下,全国罕见。

乾州城万溶江两岸过去有大码头共十八个,知名的如回龙阁码头、鳌头坡码头、上渡船码头、染匠码头、三门开码头、下渡船码头、书院码头、铁匠码头等等,现位于“武水环青”风光带范围内上规模的码头还有十二个。这些码头中以三门开码头和铁匠码头最大,河宽水深,可泊大船。如今的三门开为后面重修,真正的城楼及码头原址在风雨桥边。铁匠码头正对观音阁,当年杨岳斌以63岁高龄率六千乾州子弟东渡台湾海峡抗击法军,就从铁匠码头登船出征,现码头的河石上还有许多人工开凿用来拴系缆绳的石孔遗迹。书院码头在三门开码头和铁匠码头中间,明朝时码头边上建有祖师庙,里面供奉真武大帝祖师神像,是乾州城内唯一一座道教庙宇。清嘉庆年间,地方官府将祖师庙改建为立诚书院,下边的码头于是被老百姓称为书院码头。抗战时期,大批学子内迁来到乾州,就读于国立八中,学生们在课后闲暇时经常往书院码头戏水荡舟,其中有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夫人劳安女士,还有少年时在乾州生活长大的贺龙元帅女儿贺捷生将军等。

盛世华年,乾州城发展日新月异,“武水环青”景观带也因应城市发展不断扩大延伸,可以想见三五年后,这里面又会增添许多更加美丽的景点。

来源:湘西网

作者:龙骏峰

编辑:张立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十八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