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跨越60年时光,在雷锋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1565平方公里的泸溪大地上,人人学雷锋、处处见“雷锋”——在突发事件中,他们挺身而出;在抗击疫情中,他们披坚执锐;在为民服务中,他们恪尽职守……
作为新时代的“雷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他们是我们身边一个个普通人,也是学习雷锋融于日常生活的道德实践者,不计回报、竭尽所能地做一些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好事、平凡事、暖心事。
近年来,来自全县3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的1万余名志愿者,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点滴善行善举温暖自己、点亮他人,让美德润泽大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泸溪凝聚起了强大精神力量。
学雷锋 温暖就在日常
雷锋在日记中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2022年7月炎夏,泸溪县城最繁华的朝阳路上的“户外劳动者之家”正式投入使用。
环卫工人累了,可以进来歇歇脚;外卖小哥渴了,可以进来喝杯水;市民热了,可以进来乘乘凉……这座有着雷锋精神血统的“驿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驿站内饮水机、冰箱、针线、急救药品等物品一应俱全,每天都有专业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轮流在此提供服务,极大解决了市民的应急之需。
泸溪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会继续开展系列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再打造一批“雷锋驿站”,进一步推动雷锋精神在泸溪落地生根,让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落地有声。
“这次在家门口,一天就考完所有科目,太方便了!”兴隆场镇甘田坪村村民对 “送考下乡”举措称赞不已。
临近春节,泸溪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取消假期,将摩托车驾驶证考场搬到村民家门口,解决了乡镇群众远离县城、考证不便的实际问题,得到了村民们的纷纷点赞。
1月12至13日,泸溪县人社局在武溪镇、浦市镇、洗溪镇、小章乡陆续开展2023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招聘服务活动。现场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服务,解决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的需求,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学雷锋,学的是精神,见的是行动。在泸溪,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已形成新常态。以“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为主题,“爱心义诊”“爱心妈妈”“爱心助学”“爱心支教”等爱心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在泸溪大地开花、结果,为无数人送去了温暖,彰显了小城大爱,塑造了文明城市品格。
学雷锋 弘扬榜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仍经久不衰,甚至历久弥新。人们纪念和学习雷锋,不仅是怀念集体主义时代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更是认同这位榜样超时空的示范意义。
1988年出生的刘呤是石榴坪乡石榴坪村四组人,现任石榴坪乡派出所辅警、石榴坪村村委会成员。2022年“6·3”特大洪灾期间,刘呤及时预判预警,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投入转移群众、抢灾救灾、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工作中,有力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直接挽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十万余元。而他因无暇顾及自己开的私家车,却被洪水淹没。
2022年3月11日,武溪镇的一位老人掉落悬崖边,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由于事发地点四周地势十分陡峭,围观群众没有人敢轻易前往救援。泸溪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武溪执法中队城管队员石军、田清刚、李易桦等三人收到求救信息后火速赶往现场。三人来不及考虑自身安全冲向悬崖,手搭着手开展紧急救援,将老人一点一点往上拉,最终化险为夷,老人成功获救。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人尽皆知的朴素话语,被泸溪雷锋志愿者一次次生动演绎——不管遇到难处的这一方是谁,也不管支援跨度有多远。
2022年10月20日上午,泸溪天桥山管理局抽调6人组建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小分队,融入湘西州林业局20人的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队,驰援永州市新田县,参加该县森林火灾应急扑火救援行动。经历扑火战场生死考验,10月27日凯旋、平安归来。
一个好人就是一颗火种,一次相助就是一种力量。近三年,泸溪县获评湖南省道德模范1人,湖南好人12人,湘西州道德模范2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做敢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争当新时代的“活雷锋”。
学雷锋 践行我先行
马克思曾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雷锋精神彰显的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道德力量、实践力量和人格力量。
在泸溪县,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手执小红旗的雷锋志愿者在路口开展文明劝导,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在村寨里,有雷锋志愿者向村民们宣讲党的政策方针;在学校里有红马甲为孩子献上爱心……雷锋志愿者们积极投身卫生清洁、文明劝导、扶贫帮困、基层治理、社区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将志愿服务的温暖播撒在泸溪这块大地。
大山里的向民志双脚先天残疾,命运多舛,可他身残志坚,不向苦难低头,他热爱读书,追逐梦想。为了给山区的留守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不畏家贫,无怨无悔,自筹资金十多万元在潭溪镇大陂流村创办了一间农家书屋,让其成了孩子们的精神家园。书屋一直传递着爱心,传播着先进文化,传递着社会正能量……
为让困难妇女儿童家庭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春节,1月13日至16日,泸溪县妇联组织开展了“出手吧姐姐·温暖2022”春节慰问活动,帮助贫困妇女、残疾妇女和孤儿等困境妇女儿童群体。
1981年出生的康家军,是“用善心点亮希望--泸溪助学行”民间助学协会创始人。2016年9月18日他在长沙创建“用善心点亮希望泸溪助学行”微信群,每年对泸溪边远山区小学进行一次助学帮扶活动。
行走在“乡-县-村”逆行路上的曹锋,他是脱贫路上排头兵,村民心中勤务员,创“四清单式”工作法,建模范岩门溪,谱写了一首最美的“逆行歌”。
五年驻村扶贫的尚云,为民想为民忧,以柔弱的身影为笔,在贫困乡间抒写脱贫答卷,绽放脱贫之花。
“粘心书记”肖双良,他帮助农民舞锄弄刀助民发展产业,他不畏风雨走访入户为民排忧解难……
还有众多雷锋志愿者们走出泸溪,发挥自己的专长,在更大的领域开展志愿服务,践行雷锋精神。
王惠香,洗溪镇梁家潭卫生院公卫科主任。她曾经多次参与援助外县,但她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更知道肩上守护一方平安的责任。临近年关,在感染高峰冲击下,她不幸“染阳”。看着大波的同事倒下了,每天住院的病人又那么多,她坚守岗位“迎阳”而上。而她自己爸爸患鼻咽癌,这次儿子女儿公公婆婆他们都感染阳性,王惠香也没有时间照顾他们。
一幕幕迎难逆行的画面,是雷锋志愿服务的生动注脚,也是泸溪文明风尚的具体践行,演绎了新时代泸溪雷锋志愿者的大义担当。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学雷锋 共建文明城
一个雷锋带动一群“雷锋”,一群“雷锋”带动一城“雷锋”。
近年来,在县文明委的安排部署下,泸溪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引导32万泸溪人民共建共享志愿之城,引领文明满城。
2月22日晚7时左右,白羊溪乡毛坪村向某到派出所报警,称她的哥哥有精神疾病,早上10时多离家至今未归。
群众事无小事。接警后,派出所当即投入警力全面铺开寻找工作。23日11时,在情报指挥中心的协助下,发现了向某哥哥的踪迹,得到线索后,所长杨代刚当即驾车带领家属前往寻找。临近中午,在老县道上,他们找到了正推着自行车的向某哥哥,一家人得以团聚。
泸溪县已经在全县11个乡镇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147个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了4个州级示范点、28个县级站示范点和3个所示范点,建立了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同时,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总队下设8支志愿分队,志愿者达1万余人。建立了多个文明实践品牌项目,让泸溪真正变成了一座处处涌动温情、时时感受温暖的“志愿之城”。
泸溪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文化底蕴的厚重、山水之间的和谐,也在于精神文明的充实。
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在开展学雷锋活动颇具中国文化意义的甲子轮回之年、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泸溪广袤的大地上,无数的“雷锋”微光汇聚,把雷锋精神洒在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将雷锋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来源:团结报
作者: 姚俊锋 向晓菊
编辑: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