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进湘西传统村落:八百年古堡舒家塘

来源:团结报 编辑:张立 2023-10-11 09:52:22
—分享—

凤凰县阿拉营镇舒家塘村是一个土家族聚居村,全村有340户、1321人,村中九成人口为杨姓,自称杨家将的后代。该村地处湘黔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舒家塘军事古堡群”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对研究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有着极大的价值。

2012年12月,舒家塘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晨曦从双凤山的绿荫间急速滚落,撞在舒家塘军事古堡坚不可摧的城墙上,瞬间迸裂出若干光屑笼罩住整个舒家塘村,照得斑驳的古城墙熠熠生辉、纵横的石板道井井有条、潺潺的护城河波光粼粼、葱郁的山野生机勃勃,把美不胜收的古堡景象呈现给世人的同时,也让这个村庄述说起它那八百年的沧桑。

在舒家塘村,总能看见一些相反相成、阴阳共生的情形。村中飞檐翘首、势如冲天的土家族古建筑,顺山势、河泽而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而村子另一边的现代化安置房,沿着公路二边排开,绵延数里,标致挺拔,鲜艳夺目,尽显文明气派。新旧建筑存于村中,犹如太极纹所示,和谐互补。

舒家塘村平均海拔600米,四面环山、地势险峻,是“西托云贵,东控辰沅”的兵家必争之地。占地八千平方米的舒家塘军事古堡群中,有刀剑重击的砍痕,有燃油烧灼的焦迹,认不出这些战纹是哪朝哪代的哪军哪人所为,却能在此时此刻的此情此景下触摸那个时空留下的印记。

舒家塘村本名“书架堂”村,因为历代村民都非常重视教育,大多数人家都把书架子放在堂屋中间,休息的时候,就在堂屋学习、诵文。村中曾培养出了三十多位文臣武将,功成名就后仍落户于此的读书人,会在村中修起土家吊脚楼、飞檐楼,楼宇不仅大气美观,还富有诗书气息,其匾额上会刻有“克勤养德”“清白家声”“礼重师严”等题词。

村中建筑窗花精美且寓意非凡,一口二尺的堂屋窗花,外方内圆,四角填充寓意为“福”的“蝙蝠”图案,内有东南西北四条龙王环绕,中间有一个独立的长方形皮影框,一只猴子高指着太阳下的蜂巢,寓意为“指日封侯”。还有“睡莲福鹤”“葵花雄鹿”“牡丹兽王”“唱梅喜鹊”四种窗花排连一起的组合窗花,寓意为“福禄寿喜”。这些保存下来的窗花,既讲究对称性,也注重独立单元的生动立体,其内容复杂精妙、雕刻难度极大,窗花爱好者见了无不赞叹其精妙绝伦,是研究土家族精湛雕刻技艺的胜地。

2000年,长城学专家罗哲文教授到此地考察,他从现存的墙基中取证,断定村中军事城堡群距今至少有800年历史,直溯到北宋时期。不久,一位村民在老屋屋顶捡瓦片时,发现了一个竹筒,当竹筒被打开时,是一本《杨氏族谱》,由此杨家将杨六郎三子杨再思奉旨征战于湘黔一带的历史故事重现于世。

当地人传说,杨家将杨六郎第三子杨再思奉旨讨伐南方少数民族。征战中,他途经舒家塘,见这里形势险要、石料丰富,便领兵上山,修筑屯堡、建造营盘、派重兵把守,舒家塘从此成为屯兵的军事要塞。书上记载,杨再思曾设“七擒七徒之法”让苗族军队归顺,但结果是“未能久服”,苗族人天生硬朗的身板子,是遇强则强,血脉里流淌着蚩尤不屈不挠的基因品质,越挫越勇。后来,他改变策略,“教民开垦田地,树艺五谷,教以礼乐”,温和对待,最终“化夷成俗”,在一定程度上于当地实现了民族融合。杨再思的后代不久又迁至舒家塘,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舒家塘九成村民皆姓杨的原因。

在舒家塘村,可以看见令人心旷神怡的高山碧霞,触摸安静沉睡的古堡残垣,探索回肠荡气的历史故事,体验热情好客的土家人文,聆听风吹石墙唱出的古老歌谣。

来源:团结报

编辑:张立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十八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