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在吉首种风景①丨易华:扎根湘西十四载,为了非遗为了爱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张媚 编辑:莫楚宁 2023-05-29 09:22:37
—分享—

编者按:今年6月,全国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将在湘西州举办,2023年湖南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将在吉首举办。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我在吉首种风景”系列人物报道,挖掘一批涌现在吉首的乡村旅游带头人、典型人物,讲述他们坚守一方山水,造福一方百姓的湘西故事。

123.jpg

湘西苗绣传承人易华。海报设计/钟燕妮 摄影/陈敏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何超 通讯员 张媚 湘西吉首报道

坪朗、补点、中黄、洽比……穿行在吉首X077洽比河旅游公路,这条绵延14公里的“彩虹公路”上,峡谷溪流会拉着你,介绍起这9个古老而美丽的苗寨。

2009年,站在31岁分岔路口的易华,从电信行业毅然辞职选择走上苗绣的道路,这一路蜿蜒至今刚好14年。

看似平行的两条路,因为共同奔赴有了交汇点。

这些年,作为湘西苗绣传承人,她和爱人一起创立“山谷居民”品牌,让苗绣产品成为国礼,签约1000多名绣娘,培训绣娘超过1万人次……带领湘西苗绣文化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今年,在非遗道路风雨无阻的易华,遇见了中黄村,她要在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旅游的路上,圆一个苗寨的“蝴蝶梦”,勾勒湘西的又一道彩虹。

DJI_0079.jpg

俯瞰中黄村,山环水绕。

“做很笨很慢的事情”

十四年把苗绣带给世界

易华从小就在吉首长大,自幼喜欢画画的她,小学美术课成绩总是拿第一。而湘西浓郁的民族节庆活动,伴随她的整个童年。“每当我看到苗族服饰,都会被它的苗族绣花纹样所深深吸引。”苗绣的种子伴着绘画天赋,在她的心里悄悄发芽。

起初为了稳定的工作,易华并没有顺利走上艺术的道路,而是干起了通信,在电信企业一干就是11年。其间,一直没有放弃画画,对苗绣喜爱之心愈演愈烈,终于在2009年,31岁的易华毅然辞职前往上海、广州等地学习设计。

两年后,学成归来的易华和学设计的同学,在不到10平方米的废弃仓库架起两台缝纫机,开起苗绣工作室,设计、打板、制作、车缝、跑市场,亲力亲为,一点点摸爬滚打,在而后的10多年工作室5次搬家,成为湘西苗绣非遗传承人,苗绣事业一年一个新台阶。

2014年,被妻子骨子里那股对苗绣的热爱劲儿感染,从商多年的丈夫林杰和易华创立了“山谷居民”品牌,易华担任设计总监,丈夫担任董事长,为她保驾护航,帮助她实现传播湘西苗绣文化的梦想。

易华和丈夫林杰参加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

之后,这家“夫妻店”,在两人的相互扶持、共同奔赴之下,日渐月染。

这些年,苗绣产品被选为“国礼”赠送给世界银行行长和泰国前总理,公司成为外交部常备礼品企业,参加“世界华人文化高峰论坛”、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与诸多知名品牌、旅游企业深度合作……苗绣品牌声名鹊起,市场遍地开花。

其实非遗之路并不好走,但易华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做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这一件事情真的做得很慢。”易华说,团队都是一群理想化的人,他们知道在做一件很笨很慢的事情,但内心笃定。

DSC_7729.JPG

易华在绣苗绣。

“其实都是为了爱”

把非遗当做湘西的DNA

“山谷居民”的品牌标语是“All for love”——一切为了爱。易华说,这是支撑山谷居民走下去的力量源泉,一群人对民族文化的爱,唤来了另一群人骨子里的爱,让我们知道“山谷居民就是爱的表达”。

从09年至今,在非遗市场上的摸爬滚打十分不易,每到熬不下去的时候,“我爱人他一直有一个执念,人一辈子能做很多事,但不是都有机会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种信念感的支撑,给了她莫大鼓励。

“非遗其实是一个地方文化的DNA,它承载了一个地方民族文化的精神。”易华眼中的非遗,不光是展演、不只是在博物馆,“非遗一定是原生态土壤,如果能够保持好就真的是活化了。”

易华在指导绣娘。

她正是这么做的。10多年来,“山谷居民”一直坚持做苗绣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易华先后带领团队在湘西吉首、凤凰、花垣、古丈成立4个民族工艺合作社和4个苗绣基地,签约1000多名绣娘,培训绣娘超过1万人次,苗绣销售额数千万元,带动2千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1-3万元

从苗绣到衍生产品开发,再到空间的设计运用,羽翼渐满的“山谷居民”如今拥有销售、古建、创意设计等四家公司200多号员工,肩抗新使命。“我们有了做文旅开发的核心能力,就是在民族文化的挖掘梳理运用上,有了运营能力的加持。”

首个项目落子中黄村。易华说,他们想要用民族文化赋能湘西的旅游和产业发展,用产业的力量来加持地方,带动文化土壤的复兴。

“山谷居民”培训绣娘超过1万人次。

“一肩挑文化一肩挑产业”

用两把钥匙打开乡村

峡谷之下,古朴的中黄苗寨静卧其中,清澈的恰比河绕寨而行。

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中黄村拥有700多年历史,目前有60多栋保存完好的湘西吊脚楼建筑,生活着300多口人。但因为没有产业支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是老人和小孩。

中黄村自然风景和文化底蕴给了易华很大灵感——去挖掘打造以苗族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旅游空间。

“苗族远古的时候叫九黎部落,蝴蝶是苗族的精神图腾,我们给中黄村的项目定位是‘九黎蝴蝶寨’。”易华说,“山谷居民”将把蝴蝶的元素融入村寨的建筑景观里面,把蝴蝶作为苗寨的一个大的IP。

DSC_6015.png

山谷居民芭本朵民宿内部,精美的苗族建筑元素和苗族银饰。

历时一年,在“山谷居民”的打造下,两栋清新雅致的“芭本朵”(苗语意为“蝴蝶”)苗族主题民宿倚靠洽比河边,“民宿刚好是蝴蝶的一个身躯,河对岸的农田是左翼,村寨是右翼,像一只展翅飞翔的蝴蝶”。

“把苗绣、蜡染、织布等非遗技艺,通过产业化方式融入村寨,让传统民族文化复兴起来。”易华说,“山谷居民”在保持村寨原有的自然山水和民族风貌基础上,一期将完善苗寨风貌改造,打造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体验长廊,带来沉浸式的旅游体验,预计今年暑期将对外开放。

未来,易华团队将和村民齐心协力,完善苗寨业态,打造农耕、研学、亲子、苗寨饮食文化等为一体的体验动线,让中黄实现真正的蝶变,成为让游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大家一起推动非遗保护和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梦想。”一肩挑文化、一肩挑产业,带着这两把钥匙,期待这座“九黎蝴蝶寨”,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展翅飞翔。

来源:红网

作者:何超 张媚

编辑:莫楚宁

本文链接:http://www.18dongcun.cn/content/646749/63/1269897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中国·十八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