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7日讯(通讯员 吕奕诺 卢一心 李慧心 任嘉)为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设计路径,今年暑期,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孟晗、邓志刚老师带领学院“智美乡村新青年小队”前往浙江省杭州市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亲近土地:学农实践与田野调研
小队成员在插秧。 卢一心 供图
团队来到杭州良渚·乡里共生生态农场进行学农实践,切身感受农耕生活,为后续农场数智化设计积累素材和灵感。在这一过程中,成员们走进田间,插秧、除草、搭架……同时,队员们使用无人机、传感器等工具,详细记录了农场面积、植物种类、土地状况等数据。
小队成员正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测量。 卢一心 供图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耕生活中人们口口相传的智慧并加以记录、学习,同学们还在村庄中进行走访调研,挖掘农户自留种子的智慧与当地传统食物制作的方式。
遍访农场:勾勒信息化助农构想
在亲身体验了农耕生活的劳作后,团队走访了杭州周边的多个农场,学习它们的现代化升级与创新创收模式。
团队走访调研。 卢一心 供图
通过与这些农场负责人的深度交流,团队逐步形成了关于如何通过数字平台与信息可视化助力小农户提升经营管理能力的初步构想。
田园感观:自然教育学习营
在自然教育学习营中,队员们在自然教育导师一角带领下,开启了对农场自然环境的观察探索。良渚·乡里共生生态农场遵循自然农法,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以构建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因此乡里共生生态农场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小队成员记录农场的事物。 卢一心 供图
队员们在田间地头,使用视、嗅、听、触、味的五感来观察田地里的生物。这种深入田野、亲近自然的体验与在城市中截然不同,让队员们对自然的美妙与复杂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个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智美乡村新青年小队不仅见证了乡村的传统与变迁,更在乡村的广袤土地上,播下了未来设计创新的种子。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系列项目之一。从2009年开始,学院主导的“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深入湖南通道、隆回、重庆酉阳等地乡村,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实验。项目组完成了包括织锦、挑花、建筑等100多项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和田野考察,并完成了数字影像记录和数据库建设,将传统智慧转化为设计知识,以共创设计的方式完成了300多项“非遗再造”的产品设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红网
作者:吕奕诺 卢一心 李慧心 任嘉
编辑:肖拓
本文为中国·十八洞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