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静 通讯员 张守谦 航拍 彭书明 湘西吉首报道
坪年村,位于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东北部,全村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共227户982人。这里曾经由于交通不便、土地瘠薄,经济发展落后,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村。
但,再贫瘠的土壤也能开出希望的花。近年来,这个藏在山旮旯深处的美丽苗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华丽转身。
黄金茶香,铺就脱贫致富“金”路
坪年村的蜕变,是从一片小小的茶叶开始的。
坪年村与保靖县黄金茶核心产区接壤,自然条件基本一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山高林茂,是种植黄金茶的优良区域。2013年,在吉首市政府的号召下,坪年村开始大力发展湘西黄金茶产业,实施“一人一亩茶园”计划。
村支书杨辉是首批种茶人,也是如今村里种茶最多的人。从最开始的2、3亩,到现在的30多亩,杨辉家的茶园依山连片,绿意盎然。茶叶越种越多,收入也越来越高,去年仅依靠茶叶,杨辉就收入10万余元。
杨辉家的茶园。
“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茶,采春茶时都得从花垣、凤凰甚至贵州松桃请人来采。”杨辉笑着说。
如今,坪年村茶叶种植面积3800余亩,可采摘达2500亩,茶业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为了推动茶产业的持续发展,坪年村组织村民前往周边地区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培管经验,并多次邀请茶叶专家进村指导。
2021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湖南省分公司(以下简称湖南人保)入驻坪年村对其进行驻点帮扶。茶叶与其他农作物一样,是“靠天吃饭”的。为此,湖南人保公司利用自身优势,为全村茶叶提供了658万元的风险保障,最大限度提升茶农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投入100余万元进行消费帮扶,解决了部分茶农的销售问题。
在多方努力下,这一片片茶叶,不仅绿了山川,更富了百姓,成为了坪年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
旅游兴旺,绘就乡村振兴“绿”图
从矮寨大桥出发,驱车13公里,便可到达坪年村。坪年村地理位置优越,一头连着吉首德夯大峡谷景区,一头接着保靖吕洞山景区,地势险峻秀美,群山环抱,峡谷幽深,溪河交错,苗族风情浓郁,曾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享有“烟雨凤凰,水墨夯沙,云香坪年”的美誉。
2020年底,一条隧道贯通山岭,一条双向两车道公路顺着峡谷,沿着溪流,蜿蜒铺进坪年。这条路,串联德夯、岩科、坪年、夯沙等多个苗寨,被誉为“最美茶旅公路”。
通过公路,公交车能直接开到村民的家门口。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坪年村的乡村旅游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人流最多的7、8月份,每个月纯利润都有5万元。”杨红碧是村门口轩来居的老板。他之前一直在广州打工,漂泊在外太久,还是想回家。2013年,他决定返乡创业。起初,他尝试过养羊等产业,但均未取得理想的收入。
去年5月,他瞅准了乡村旅游的潜力,在村门口开了一家农家乐,自开业后生意一直红火。他的农家乐既能点菜、烧烤,还能提供休闲玩乐场地和住宿服务,经常接待家庭游客和团建团队。去年,他的年收入已超过20万元。
“这里空气好,环境也好,很多人说坐在这里都不想回去。”杨红碧笑着说。今天下午,他又接到了一个40多人的团建订单。
节假日期间,轩来居生意火爆。
村里,类似轩来居这样的农家乐还有7、8家,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为了更好地迎接八方来客,坪年村加快“和美湘村”建设,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清理垃圾杂物、修缮破败房屋、美化民居庭院、种植花卉树木……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坪年村还不断完善农家乐、民宿及自然景点建设,提升游客体验。
2017年坪年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完成“村出列”任务。如今,坪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远超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从国家级贫困村到如今的脱贫致富村,坪年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创业,坪年村的乡村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
来源:红网
作者:向静 张守谦 彭书明
编辑:杨姝
本文为中国·十八洞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