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网时刻新闻9月23日讯(通讯员 朱洪立)9月23日上午,“绥品赴湘呈臻味 红提赋能兴乡村——绥宁县农特产品暨东山红提推介活动”在长沙市举行。
作为绥宁县拓宽农户增收路径、激活县域特色产业活力、深化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实践,此次活动由湖南省国资委乡村振兴办指导,中共绥宁县委、绥宁县人民政府主办,绥宁县农业农村局、绥宁县东山侗族乡人民政府承办。
活动汇聚湖南省国资委及监管国企领导、驻绥省直帮扶单位代表、红星水果农批市场及高端水果连锁经销商、省市主流媒体与主播等一百七十余名嘉宾,直指破解农特产品“酒香巷深”难题,构建“线上线下联动、高端市场直达”的立体营销体系。
活动以“沉浸式体验+精准对接”为特色,多维度展现绥宁农特产品魅力。品鉴区里,东山红提的清甜多汁、绥宁茶油的醇厚绵长、青钱柳茶的甘润爽口,引得嘉宾驻足品尝、频频称赞;展示区中,绥宁天麻、绞股蓝、竹工艺品、腊制品等9大类特色产品有序陈列,直观呈现“生态绥宁”的产业底蕴与地域特色。主会场播放的绥宁文旅宣传片,将“八山半水一分田”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让嘉宾沉浸式感受绥宁的自然禀赋;洽谈区,种植大户代表与经销商面对面沟通,提前敲定多笔红提采购意向;主播同步开启线上直播,实时发放优惠券,实现“线下体验、线上转化”的高效联动,让未能到场的消费者也能便捷选购绥宁好物。
绥宁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6.1%,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常年保持在每立方厘米5000个以上,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农产品品质筑牢了根基。近年来,该县锚定“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战略,建成以东山红提为核心的特色种植基地12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15家,成功打造“绥宁红提”“绥宁青钱柳”“绥宁天麻”等10余个地理标志产品。
其中,东山红提自2008年引进后坚持绿色种植标准,已获绿色食品认证,当前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年产量超1.6万吨,直接带动周边30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1.8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青钱柳茶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绥宁天麻凭借高有效成分含量获中药材GAP认证,已成功进入省内多家药企供应链,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效应逐步凸显。
“发展特色农产品是打通乡村‘产业振兴脉’的关键抓手,更是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重要路径。”湖南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欧文称,省国资委近年来通过选派驻村工作队、协调国资系统物流与销售资源,已助力绥宁解决多项产业发展难题。同时,他鼓励绥宁县延伸产业链条,开发红提干、红提酒、青钱柳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活动现场,绥宁县农特产品推荐官结合实景视频与PPT,从“独特的小盆地气候”“昼夜温差大”等自然条件优势,到“无农药残留检测”“绿色食品认证”等品质保障措施,全方位解读东山红提的核心竞争力,让现场嘉宾对绥宁农特产品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最后,现场3家重点单位与东山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总金额达5000万元。此次签约不仅为绥宁农特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标志着绥宁农特产品与全国市场的合作迈出坚实一步。
此次推介活动既是绥宁农特产品的“长沙亮相”,更是该县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生动实践。下一步,绥宁县将持续深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模式,推动农特产品与高端市场精准对接,让更多“大山好物”走出湘西南,全力打造“生态赋能+产业增收+市场对接”的乡村振兴绥宁样板,为全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朱洪立
编辑:肖拓
本文为中国·十八洞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